小米综合意外险100万版,一直是我们首推的综合意外险。
因为意外险理赔容易发生纠纷,所以我们对于小米综意的理赔案例,一直比较关注。
之前好几位朋友和玩保哥反馈说,因意外发生的医疗费用,申请小米综意理赔很快,比较满意。
最近在某乎上看到一起小米综意身故理赔的纠纷,虽然还没有最终结果,玩保哥觉得值得拿来分析讨论一下。
当事人,就用“题主”来称呼吧。
今年4月份,题主为自己的母亲投保了100万的小米综合意外险。
9月份题主母亲骑电动车摔倒,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,下面是我们根据题主文字梳理的事件脉络:
2019年9月17日,题主母亲骑电动车摔倒、头部着地昏迷送医,医生告知脑动脉破裂大面积出血,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重型;
2019年9月19日,经抢救无效题主母亲去世,医院出具的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(推断)书》上写的直接死因是呼吸循环衰竭。当天,题主给国泰财险电话报案,申请理赔;
2019年9月20日,国泰财险第三方调查机构安邦勘察员调查,题主提交《理赔申请书》;
2019年9月22日-9月24日,国泰财险安排另一家第三方调查机构高澜公估勘察员调查;
期间,保险公司调查到题主母亲2年前有脑梗住院史,并出具问询单:
1. 保险公司查出题主母亲之前患过脑梗住院15天,后因此精神障碍住院4天,怀疑被保人不符合“正常学习生活”的投保要求;
2. 质疑被保人有精神障碍既往症;
3. 骑电动车没有规避措施;
4. 没有公安机关开具的意外事故证明;
5. 签了司法鉴定书却未做尸检。
题主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反驳。
2019年10月19日,国泰财险派公估员与题主见面,传达了一些拒赔的理由,并透露按目前资料公司总部会给出拒赔的结论,并询问题主可接受的协商金额;
2019年10月30日,国泰财险北京分部理赔员与题主见面沟通,题主说理赔员通过欺骗、威胁等行为力图实现少赔目的,感觉非常糟糕;
2019年11月5日,题主不接受协商理赔,打银保监会电话投诉。
2019年11月13日,国泰财险给出拒赔通知书,拒赔理由是:死亡原因“呼吸循环衰竭”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。
我们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不少理赔案例,有玩保哥亲手协助过的,也有从不同渠道看到的案例。
上面这起理赔纠纷,核心点在于身故原因的判定。
题主母亲因为意外摔倒导致脑动脉破裂出血去世,但之前又有脑梗病史,在没有尸检的情况下,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,双方的纠纷在所难免。
没有第三方的介入,也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。
在这种情况下,保险公司的拒赔,基本就是常规操作。
我们在裁判文书网上看到过比较类似的案例。
一起是阳光财险的:
投保人2017年为父亲投保老年人意外险,意外身故保额5万。2018年初,投保人父亲在家里摔倒去世,没有尸检,保险公司调查到投保人父亲之前就有头晕、头痛摔倒经历,并患有重大疾病,据此保险公司拒赔。后来经过一审、二审,法院都判决保险公司支付理赔款。
另一起是人保财险的:
被保人在建筑工地意外摔倒去世,医院诊断死亡原因为“猝死”,保险公司认为猝死不属于意外责任而拒赔(没有尸检)。经过一审、二审,法院认为被保人摔倒在先,猝死是死亡的表现形式而非真正的死因,因为保险公司不能举证被保人死因是疾病,需按约支付60万理赔款。
从不同的理赔案例我们可以看到,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,对于每一起理赔申请,它的调查角度是:是否存在骗保、是否在理赔范围内。
从这个预设角度出发,如果调查不到任何不赔付的因由,保险公司就按约赔付。
而一旦发现有(可能)存在争议的,保险公司接下来的流程基本都是核赔三部曲,先拒赔再说:
通知拒赔→协商理赔→应付官司
对于保险公司来说,最坏的结果就是官司打输了,按照理赔金额全额赔付。
很多时候,消费者因为不太懂保险,也不想费时间和精力走司法程序,宁愿协商赔付了事。
以我们查看过的上百起理赔案例,这种核赔逻辑,是不分大公司、小公司的。
大小公司的区别可能就在于,大公司是自己内部的勘察人员,部分小公司可能是承包给第三方来勘察。
回到上文题主与国泰纠纷案上来,结合题主案件的实际情况,官司赢的概率极大。
按照题主的描述,中间还碰到了保险公司核赔人员的无理刁难和钓鱼式核赔,确实挺让人气愤的。
看到这个理赔纠纷,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想。
在邀请大家探讨之前,不妨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。
1. 小米综合意外险还能不能买?
我们的判断是,不影响。
意外险,本身就是保险纠纷多发地。
这起案例,国泰财险会拒赔,发生在其他公司也可能会拒赔,如上面提到的阳光财险和人保财两个案例。
没必要因一起理赔纠纷而否定一款产品,理赔靠不靠谱还是看条款。
即使发生理赔纠纷,只要有理,官司基本是赢的。
但如果你就是介意、担心官司麻烦,那最好还是避开小米综意这款产品、选择其他你认为更靠谱的。
2. 有了意外险,为什么还要买定期寿?
不少人看到意外险杠杆比很高,100万的身故保额,便宜的只需要三四百元。
就会问:既然几百元能解决意外身故保障,为什么还要花更多的保费买定期寿呢?
意外险的保障,只承担条款定义的“外来的、突发的、非本意的、非疾病的”意外事故,保障的场景有限。
如疾病身故、中暑身故、三人以下中毒身故、医疗事故身故等等,都不在其保障范围内。
要覆盖所有的身故保障,还是寿险更适合。
而意外险更多是对寿险的补充,尤其是意外伤残保障,两者搭配投保,保障才更全面。
3. 买保险是自己学习,还是交给专业代理人打理?
不了解保险时,很多人总是很担心保险理赔不靠谱。
其实保险理赔靠不靠谱,不在保险公司手中,而更多在于我们对保险的认知中。
就像上面小米综意理赔纠纷,在事件发生期间,题主通过某乎提问和自行学习,深入了解纠纷的关键问题,也充分掌握了保险公司的核赔思路,放平心态、拒不接受协商理赔,坚决走司法流程,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合理利益。
所以说,只有我们的保险认知水平不断提高,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。
反过来,也能更好的促进保险公司改善理赔核赔的僵硬思想和流程。
这也是为什么,我们一向鼓励大家参与进来、主动学习保险知识后再投保,不仅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,也会对保险理赔更有信心。
因为懂,才不盲目指望一款保险能保障一切、也不会悲观的拒绝保险。
如果没有那么多精力或时间来学习,也可以秉承“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”的理念,找一位靠谱的专业代理人。
但问题又来了:
如果不具备基本的保险知识,不仅没法判断产品是否合适自己,也是没法判断代理人是否足够专业、是否真的为你着想。
所以还是要:
花一点时间主动学习基础保险知识,再去找一位靠谱的代理人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